刚刚过去的“五一”假期中,游客的“打卡姿势”与以往有些不同:戴口罩、测体温、预约参观、限量游览……手机里,多了一个健康“绿码”,走到哪里都离不开;餐桌上,公筷公勺成为新“标配”,不少网民发现,许多文明新风尚在这个“五一”开始显现出来。
据报道,今年“浙”里“五一”出游呈现三大特点:一是全省旅游市场全面恢复,重点景区接待量平稳有序;二是近郊游、乡村游、观光游成为主流;三是分时预约、预订,智慧旅游提质增效明显。根据新华睿思系统词云分析显示,媒体与网民对“五一出游新风尚”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“文明”“直播”“旅游景区”“游客”“预约”等方面。
与往年假期人山人海的“扎堆游”不同,浙江织密景区疫情防控“安全网”,疏散人群密度,让安全与出游两不误。
根据浙江省文旅厅发布的资料显示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以“一图一码一平台”“景区线上预约”和“实时客流预警”为抓手的精密智控机制亮点纷呈。“旅游应急指挥系统”接入 185 家重点景区 583 路视频进行联动应急指挥,通过钉消息对文旅主管部门及景区负责人推送限流预警信息 101 次;新上线的“实时客流查询系统”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,服务游客近 4 万人次,为出行安全“保驾护航”。
所有景点推行网上预约制度,每天接受最大承载量30%的游客入园。游客的数量少了,游玩的质量却得到了提升。有网友表示,原本做好了在景点门口大排长龙的心理准备,没想到预约后凭身份证和健康码“秒过”,感觉像是走了“贵宾通道”。
“五一”出行,黑科技“旋风”来助力。宁波旅游景区通过宁波旅游大数据中心,对各大旅游景区入园数据进行实时监测,及时通知旅游景区进行人员分流、控制人员密度;象山影视城、西溪湿地?洪园等景区采用智能测温AR眼镜,对游客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预警;横店影视城景区特别定制“游客个人专属健康手环”,游客可在到达横店的首站进行测温、亮码领取,无需反复亮码登记。
有游客发现,小小一双“公筷”,也可以透出一股“时尚之风”。“五一”期间,建德大慈岩镇新叶古村的许多农家乐,每一副餐具边都增加了一双竹制公筷,公筷顶部不仅标注有“公筷”二字,还印上了“德润大慈岩”的标志,受到不少游客的关注和喜爱。据了解,建德是杭州地区首个制定公勺公筷地方标准的区县市,“五一”期间建德市文明办向全市38家餐饮单位累计发放了2000副公筷公勺。
“‘小公筷’是‘大文明’的象征。”有网友留言表示。疫情倒逼人们出行习惯从一双公筷开始转变,预约游览不扎堆,垃圾不乱扔等文明理念渐渐深入人心。
策划:廖晓华
监制:徐乐静
作者:韩冰玉
设计:程焕航
《睿思一刻》栏目(浙江)由新华网客户端、新华网大数据中心、新华网浙江频道联合出品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
-
来自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的一场数字化乡村治理实验
2020-05-21 10:06:11
-
一季度杭州落实减税降费127亿元
2020-05-21 10:06:11
-
浙江武义:千名驻企干部变“品牌代言人”
2020-05-21 10:06:11
-
第22届浙洽会“云”上办
2020-05-21 10:06:11
-
第21届青洽会7月举办
2020-05-21 10:06:10